疫情防控 | 再战“疫”,给全校师生的防疫“心”知识
发布者:星辰中学 发布时间:2022-03-22 20:02:56
近期,疫情再次来袭,给我们的学习、生活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。无论是居家隔离,还是有序上学,如何做到临危不乱,舒缓情绪,是我们每位师生都要关注的事情。在此,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为大家梳理了防疫“心”知识,希望能帮助到大家。
科学防疫,拒绝谣言
由于网络的发达,我们可以多渠道获取大量信息,然而,有的信息可能不太准确,信息过载会影响我们的判断,更会加剧我们对疫情的担忧。关于疫情的信息,请关注权威官方媒体,权威的信息更加客观真实,建议措施也更加科学有效,充足而准确的信息能够有效提升人对事件的掌控感,减少恐慌和焦虑。国内权威官方媒体有中央电视台、人民日报、新华社等,市内权威发布媒体有重庆电视台、重庆日报及重庆发布、重庆疾控等微信公众号。此外,我们还可以及时关注社区、班主任发布的相关信息,不受网络上未经核实的个别事件影响,做到不信谣、不传谣。每天关注疫情的时间不要太长,专注于当下的生活、学习、工作,避免负面信息过载。
稳定情绪,积极行动
在疫情压力下,您可能出现焦虑、紧张、恐慌、烦躁和愤怒等负面情绪,这些都是正常的,不必压抑和否定它。有意识地觉察自己的情绪,理解与接纳它们。疫情期间,我们可以这样积极应对:
一是做好卫生防疫,保持镇定心态。
坚持“宅、戴、洗”。减少外出,尽量待在家里;外出时一定正确佩戴口罩;勤洗手,保持房间的清洁通风,做好个人卫生防护。
全力配合,积极支持。为全面防控,学校将随时了解学生及家庭防疫情况,与家人一起积极配合有关调查,在疫情面前做负责任的好公民。
充分信任,坚定信念。保持“困难只是暂时的,一切总会好起来”的希望感。相信政府,相信医疗团队,相信当前的防控措施,我们总会战胜困难。
二是做好自我调适,建设积极情绪。 学会照顾自己。保持充分休息,不让疫情过多影响心情,情绪是当下的第一免疫力。用你以前应对逆境的方法来帮助自己在此次疫情期间管理情绪。 学会科学关注。每天接收疫情有关信息尽量不超过1小时,尤其睡前不宜过多关注,保证入睡心情平和。 学会自我鼓励。当你为疫情而烦恼时,你可以自言自语或大声说出来,如“这种难熬的时光肯定会过去的”、“我按照要求做好了防范,我很安全”等,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。 学会交流倾诉。交流是有效的释放情绪的方式。如果你感觉不能自我调节时,建议多与家人谈心交流,也可以通过电话和网络与朋友聊天倾诉。 三是做好自我管理,学会“主动休闲”。 合理作息。疫情打乱了我们正常的生活秩序,但正好也是对自我管理能力的一次考验和锻炼。避免昼夜颠倒、睡懒觉、沉迷电视或网络的行为,尤其要管理好手机使用时间,做到规律作息。 合理计划。给自己列一个令自己感到愉悦而有收获的居家学习与生活清单,并有计划地执行它。有效率地完成作业,拓展阅读,练习字帖,适当预习新课等,都是不错的选择。 坚持运动。运动不仅有助于增进人的身体机能,还可以帮助减少精神紧张,增加愉悦心理。居家生活也可以有多种运动方式,如跳绳、做操、瑜伽等。周末或假期与家人一起创造性地“开发”家庭室内运动项目。 主动休闲。指需要动些脑筋、花些心思才能享受到乐趣的活动。如果隔离居家,不妨做一些自己平时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事,比如阅读、下棋、烹饪、手工、学习新技能等。在主动休闲中,我们会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愉悦,会产生专注忘我的心流体验,不仅可以减少疫情带来的焦虑、无聊,还能够提升生活质量,增进与家人的亲情交流。
主动调节,寻求帮助
面对疫情,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。当你觉得无法自我调节,有下列感受或状况: 1.难以入睡或易惊醒,持续的睡眠质量差。 2.较长时间感觉惊恐不安,失去安全感。 3.自己或是其他任何人失去信心。 4.感觉无助、感觉空虚、情绪持续低落。 5.感觉自己变得迟钝及麻木。 6.感觉自己不想和他人交流,变得内向,感觉非常孤独。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持续2周以上,请联系学校心理健康教师,及时进行心理疏导。也可以发送邮件或拨打电话进行心理咨询。 咨询电话:023-67686326 时间:星期一至星期五 9:00-17:00 邮箱:tanpan2012@163.com 愿疫情早日结束!我们永远与您同在! (部分内容源于网络,心理咨询室综合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)
下一篇:科学防控近视,共筑光明未来